留守儿童心理缺陷

时间:2024-06-15 11:54:15
留守儿童心理缺陷

留守儿童心理缺陷,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性格方面的缺陷,比较常见的就是为人特别的胆小,怕事,往往也十分的自卑,下面来看看留守儿童心理缺陷。

  留守儿童心理缺陷1

第一、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比较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性行为。

第二、纪律性较差。

对于长时间没有家长约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是较差的,可能会迟到早退,甚至是无故旷课、不交作业。


  

第三、容易产生自卑而敏感的性格。

很多孩子因为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鼓励和肯定,性格就会变得倔强和任性。同时这样的孩子也是很自卑的,他们会害怕被人看不起。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解决。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留守儿童心理缺陷2

留守儿童长大后的缺陷:

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因为在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在孩子身边,所以没有给孩子塑造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呈现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这种状态会跟随着孩子的一生,可能随着时间的过去,孩子的情况稍微好一点,而等到孩子遇见什么困难什么挫折的时候,这种情况就会爆发,而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深深的自卑感,有些孩子表现出来的是极度的叛逆,而这些行为主要的诱因就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早熟:留守儿童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比较早熟,因为长时间的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所以不能像在自己父母面前那样撒娇任性,而是会感觉到有隔阂,而且现在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年纪普遍都是比较大的。

他们也是需要照顾的,肯定不会照顾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也不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在这种环境之下,孩子不得不快速的成长起来,所以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是比较缺乏儿时的快乐的,也没有太过于开心的回忆!

对于感情的淡漠:对于父母感情的'淡漠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小就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虽然知道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有血缘关系,但也只是两个较陌生的人而已,所以当父母想要和自己的孩子沟通感情的时候,其实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拒绝的,这种对感情的淡漠会在孩子的心理生根发芽,在孩子长大以后还会发生在各种对于感情的处理方面。


  

存在的问题:

一、情感缺失。

有调查表明,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孩子有代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顷诉的对象。

再者他们又很少和在外的父母联系,不敢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致使留守儿童缺少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二、出现道德危机。

三、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

四、观念偏差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

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认为“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这些做法使孩子的世界观出现了偏差,这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

  留守儿童心理缺陷3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缺失现象分析

(一)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多数由祖父母或亲戚、朋友托管,祖辈们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与留守儿童存在巨大的心理代沟,根本无法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亲戚、朋友大多也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需求,他们更多的是在尽看管的义务,而不是监护的责任。

他们一般只管其温饱,至于留守孩在想什么,心理上、感情上缺失什么,很少顾及。有的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的则连孩子的正常要求也不能满足。

留守儿童托管在家中,内心却对父母有强烈的思恋之情,他们极度渴望早日与父母相逢,向父母倾吐内心衷肠。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更需要亲情的关心和呵护。

从现状来看,他们与父母大多数是通过电话来沟通,只有极少数家长还能给孩子写书信。亲子交流减少,爱被剥夺,长期下去必然使孩子情感情结异常,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他们多数脾气暴躁,情绪自控力差,好冲动,要么情感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


  

(二)性格缺失

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而由于父母与孩子联系少,致使这些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而作为托管人的祖辈或亲戚又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其自私任性、横蛮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三)行为缺失

中小学生可塑性强。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或亲戚朋友因受人之托,往往把留守孩的“平安”作为第一要务。孩子一旦有了缺点,总认为孩子还小,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因无人教管或家庭教育不严,一些留守儿童无视学校规章制度,纪律松懈、行为散漫,经常说谎、旷课、逃学、迷恋网吧,游戏室、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四)价值观缺失

听着衣着鲜亮的大人们天南海北,夸大其辞地谈论外面的`世界。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工挣钱是他们最现实的选择和梦想,都盼望外出打工。

父母为了补偿无法照顾孩子产生的负疚感,纷纷采取物质弥补的方法,使得留守孩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他们从此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甚至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产生“读书无用功”、“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留守儿童心理缺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