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性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当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被破坏。下面了解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1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河流被严重污染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如果停止污染物的排放,河流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还会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恢复自身相对稳定状态的能力。
决定因素
以往认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是相关的,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低。也就是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但是,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
然而,在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能较快地恢复。相反,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也十分漫长。因此,直接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比较,可能这种分析本身就不合适。如果要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
稳定性介绍
再比如,一片草地上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能很快恢复。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但是,它的恢复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低得多。热带雨林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如滥砍滥伐),要想再恢复原状就非常困难了。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2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里?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植物群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干。森林群落与其环境,所形成的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的.自然综合体就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据专家估测,历史上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曾达到76亿公顷,覆盖着世界陆地面积的2/3,覆盖率为60%。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森林约为60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45.8%。至1985年,森林面积下降到41.47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31.7%。至今,森林生态系统仍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生态系统。
第一,物种繁多、结构复杂,森林是陆地上巨大的基因库。世界上所有森林生态系统保持着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仅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就约有200~400万种物种。中国被子植物有329科3172属,30000多种;
裸子植物计有10科36属197种,合计我国种子植物有339科,3208属,30197种,中在森林或森林区域中分布的含200种以上的植物种有30科,1793属,17370多种,是中国森林区系的优势种。
此外,苔藓植物约2200种,蕨类植物约2600种。特有种约有15000~18000种,其中种子植物有7个科,243特有属。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层次,有的多至7~8个。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面层等四个基本层次。有的层次明显,层与群纵横交织,显示系统复杂性。以森林或森林环境为生的动物和微生物种类更加庞大,全球物种最丰富的昆虫(约100万种),大都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分布。
第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森林植被在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既有明显的纬向水平分布带,又有山地垂直分布带。在我国云南省,从南到北依次出现热带北缘雨林、季节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半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和温性针叶林等。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形成多种独特的生态环境。高大乔木宽大的树冠,能保持温度均匀,变化缓慢。在密集林冠内,树干洞穴、树根隧洞等,都是动物栖息场所和理想的避难所。
许多鸟类在林中作巢,森林生态系统的安逸环境,有利于鸟类的育雏和繁衍后代。森林有多种多样的种子、果实、花粉、枝叶以及各种幼嫩组织等,都是林区哺乳动物和昆虫的食物。离开了森林食物或森林环境,森林生物多样性就难以保存。
第三,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高。森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系统高的稳定性。森林生态系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各类生物群落与环境相协调、群落中各个成分之间、以及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从而保持着系统的稳态。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自调控能力,能自行调节和维持系统的稳定结构与功能,保持着系统结构复杂、生物量大的属性。森林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流动途径通畅,系统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很小。
森林植物从环境中吸收其所需的营养物质,一部分保存在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另一部分形成凋谢的枯枝落叶,将其所积累的营养元素归还给环境。通过元素循环,森林生态系统内大部分营养元素不仅收支平衡,还大量积累某些元素,如碳、氮等元素来自大气,通过森林强大的光合作用,不断储藏在森林活生物量或森林土壤中。
第四,森林生产力高、现存量大。森林具有巨大的林冠,伸张在林地上空,似一顶屏障,使空气流动变小,微环境也变小。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现存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据统计,每公顷森林年生产干物质是12.9吨,而农田是6.5吨,草原是6.3吨。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单位面积的生物量最高,而且生物量约16.8亿吨,占陆地生态系统总量18.52亿吨的90%左右。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3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与环境之间、森林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并产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统一体系。可分为天然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有以下特征: 生物种类丰富,层次结构较多,食物链较复杂,光合生产率较高,所以生物生产能力也较高。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的功能。
内容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森林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森林中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产所,因而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种类特别多,如犀鸟、避役、树蛙、松鼠、貂、蜂猴、眼镜猴和长臂猿等。
森林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天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这对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又如,在降雨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都能够截留一部分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枯枝落叶层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大量地吸收和贮存雨水。因此,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组成
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