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的正确写法

时间:2024-04-25 08:00:15
籍贯的正确写法

籍贯的正确写法

籍贯的正确写法,如今籍贯的使用频率仍然很高,籍贯是祖籍的一种表述。所谓籍贯其实就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简单来说,也就是个人的出生的地方。籍贯的正确写法,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

  籍贯的正确写法1

一、籍贯怎么填写才正确

籍贯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出生地。通俗来讲就是你老家在哪里的,一般都是按照户口本上的地区去填写。

在需要填写的时候,我们可以翻一下自己的户口本,在上面会有专门的一个栏目填写这个籍贯,并且跟出生地或者所在地是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要搞混了,一般写到某某市或者某某县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籍贯不是你的所在地,也不是出生地,举个例子,原本您是广东人,但是后来又搬迁到了北京,虽然户口本上是北京地址,但是您的籍贯还是广东的。


  

二、籍贯填写注意事项有哪些

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不需要更细化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县。

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详细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三、籍贯填写规范答疑

网友提问:

籍贯填写规范是怎样的`?

律师回答:

1、一般填写出生地。写到县(区)一级就够了,比如:上海市浦东区。

2、省市或者行政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比如:上海(沪)。

3、注意;籍贯是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的出生地。并不是你现在住的地方。

4、注意;籍贯也不是你户口本的所在地,比如我们之前在湖南出生后来户口迁移到北京去了(那么我们的籍贯依旧是湖南的‘“湘”)而不是北京的“京”。

以上为大家解答的关于籍贯怎么填写才正确问题的相关法律知识内容了,综上所述呢,我们可以了解到籍贯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出生地。通俗来讲就是你老家在哪里的,一般都是按照户口本上的地区去填写。

  籍贯的正确写法2

饮水当思源,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自己的根在哪里!

自古以来,国人非常重视“孝道”,对于自家的世系源流,都免不了要寻根问祖。而最简单的追根溯源的方法,就得归结到“籍贯”上。

对于“籍贯”,感觉既陌生又熟悉。从小跨进学堂的大门到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各种简历、学籍卡、实习证明、贷款、任免表等等,都会让我们填写“籍贯”一栏,有时候我们还会把“籍贯”跟“户籍”混淆。

“籍贯”是一个极标准化的概念,一般来说,“籍贯”,指的是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其祖父也就是他的爷爷当时的居住地。

现实生活中,如果那时候爷爷已经去世或者无法确定其居所,那么本人的籍贯就要就参照父亲的居住地,如果连父亲的籍贯也不清楚,如某些未婚生育的私生子,那就可以填写母亲的籍贯,或者直接填写本人的出生地。


  

籍贯的写法,可以参考一条法则,即“籍贯”一般随“父系”。不过,社会上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弃婴”,他们的籍贯有时候不可考,就只能填写收养者的所在地。还有一些取得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他们的籍贯就填写原国籍所在国的国家名称即可。

举个例子,如果你爷爷的籍贯是安徽,你父亲长期居住在江苏,你自己由于工作原因又去了上海扎根,那么你的籍贯就应该是安徽,你孩子的籍贯就应该是江苏,将来你当了爷爷,你孙子的籍贯就应该填上海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的流动性非常大,国家对籍贯的管理,也有了比较灵活的规定。具体是:

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即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通过对“籍贯”的了解,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祖籍在哪里,世世辈辈的“根”在哪里,即便已经忘了乡音,但依然可以通过“籍贯”去追根溯源,知道我们自己是谁。

填写籍贯应当具体到县级行政区划,如“安徽肥东”、“山东长清区”等,不过也有很多地方是具体到地级市的,如“江苏无锡”,“湖南长沙”等等。我们在填写的时候只要按照户口本上登记的“籍贯”去写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会把“出生地”当成“籍贯”去填写,是不正确的.。

也许对于绝大部分世世代代生活在某个地区的人而言,“出生地”就等同于“籍贯”,但是对于那些有户口迁移情况的人来说,“出生地”跟“籍贯”就是两回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籍贯”合起来是一个概念,拆开来又有着不同的意思。

“籍”,有几种意思,这里选择跟“籍贯”比较接近的意思来解释。

在古代,一个人的“籍”是指这个人的家庭对于朝廷所负担的徭役的种类,可以理解为具体从事某种职业,如“盐户”、“匠户”等。以“籍”为标志的户役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天下的百姓都要被编入某一籍中去当差。因此,各种各样的人都有“籍”。

有道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天下的百姓都要被编入某一籍中去当差。并且每个人的户籍一旦被官府确定之后,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会一直保持下去。如,拥有灶籍的人就需要世世代代为官府去承担煮盐的徭役,拥有军籍的人就要世世代代为朝廷去承担当兵打仗的徭役,等等。

“贯”,在古代是指一种钱币单位,《说文解字》里有“钱贝之贯”的记载,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把铜钱一个个地串起来,所以后来就引申为事物之间相互串联的一种关系。

古时候,若是说一个人的出生地,只说“贯”、“乡贯”或“里贯”,而不说“籍”或者“籍贯”。

《隋书·食货志》中记载:“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若无“贯”之人,就是“浮浪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在此地出生的人,或者叫外地人、外乡人。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新丰折臂翁》一诗中也写道:“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这里的“贯”就是今天意义上的“籍贯”,就是出生地。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当“籍”和“贯”连到一起时,就代表一个人的家族脉络,就可以在户口本上准确反映他的籍贯信息,那么他到底是哪里人,就一清二楚了。

很多人会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个人“籍贯”信息已经不重要了,就像很多年前我们非常在意的户口问题,现在已经变得轻描淡写,不过中华民族向来注重两个字,那就是:传承。

即便现在已经突破了地域限制,天南地北只要是能扎根的地方,你都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但无论我们走得再远、飞得再高,我们始终都要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都要知道我们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哪个地方。一个人即便过得再富有,拥有的房产证再多,如果不知道根在哪里,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什么叫做人不能忘本,除了不能违背本心,不能违背良心道义之外,我们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前总喜欢听父辈们说“寻根问祖”,没错,“籍贯”就是一种情怀,就是一种象征,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都不能忘记故乡对我们的呼唤,更不能忘记我们的先人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籍贯的正确写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